《創新條例》草案初審通過,大學首個沙盒實驗就鎖定在半導體學院。然而,半導體產業明明吸納了全台優秀人才,大學也早和產業密切合作,到底還有哪些重重束縛,必須透過修法和沙盒來打破?
遠見雜誌 2021/06/24 收藏
疫情讓國境封閉一年多,究竟何時開放?預計不久後就會有答案,但進入國門的中和抗體檢驗,也是重要關鍵,台塑生醫如何做到讓檢驗量能提升上千倍?
遠見雜誌 2021/06/17 收藏
2020年,即使疫情讓全球經濟活動停擺,資本市場卻在被大量熱錢簇擁下,股市不斷竄高、劇情高潮迭起。
遠見雜誌 2021/06/10 收藏
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,人心動盪,自然界也不平靜。野火、熱浪、洪患、乾旱遍及全球,打破多項氣候紀錄。今年,台灣更遭逢半世紀最慘水荒……,顯見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,已逼近眼前!
遠見雜誌 2021/06/02 收藏
鴻海轉型大計啟動!力拚電動車引發市場熱議之外,近日揭牌的「鴻海研究院」,更擔當前瞻研發角色帶領轉型。新上任的執行長李維斌,如何以軟體專家角色,帶領電子製造帝國鴻海起飛?
遠見雜誌 2021/05/27 收藏
從教職退休後,文學巨擘白先勇卻沒閒下來,他戮力推廣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用崑曲復興中華文化。就如同他筆下的尹雪艷「總也不老」,83歲的白先勇也總是充滿熱情,繼續教導文化傳承這堂課!
遠見雜誌 2021/04/15 收藏
你可能不知道,當前全台有登記的寺廟、教堂,密度比便利商店還高! 以往,銀行的角色,主要是協助宗教團體收款,但在金融科技蔚為風潮之際,兩者開始緊密連結。
遠見雜誌 2021/04/08 收藏
世界慢下腳步,台灣反而加速。科技業讓台灣捱住經濟的衝撞,角色愈形吃重。但越過2020年拐點後,台灣科技業卻也面臨著一個避不掉的課題——人才荒,若不積極以對,恐落入由盛轉衰的命運。
遠見雜誌 2021/04/01 收藏
2020年,紛擾多時大同經營權爭奪戰,在年底暫告落幕。如今,隨著外部股東與專業經營團隊入主,大同被迫從家族經營的模式改弦更張,開啟「共治」的新篇章。同一年,全台各地的家族企業也紛紛傳出拋售潮。動搖台灣經濟根本的危機,似乎正悄然而至。值此大環境變局,「接班傳承」的重新思考與布局,是台灣家族企業轉危為安、甚至逆轉勝的絕對關鍵!
遠見雜誌 2021/03/25 收藏
在世人摒息戒備下,美東時間1月20日的11:48,拜登順利宣誓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。儘管疫情攪局,這場史上最低人氣的就職典禮,少了百萬民眾的歡呼,取而代之的是佇立在廣場的20萬支國旗。但,或許一切得來不易,許多橋段尤其沁心入脾。
遠見雜誌 2021/03/18 收藏